近日,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》,涉及教育、育儿等多项内容。 方案明确提出“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结合实际探索设置中小学春秋假”,引发社会关注和热议。 目前,全国多所高校已施行春假或秋假,鼓励学生走出校园,深入社会一线,脚踏实考察社会。
春秋假政策溯源
其实,鼓励中小学设置春秋假并非新话题。早在 2013 年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《国民旅游休闲纲要 (2013—2020 年)》就有规定:“在放假时间总量不变的情况下,高等学校可结合实际调整寒、暑假时间,地方政府可以探索安排中小学放春假或秋假” 。2014 年国务院印发的《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》中也再次提及类似内容。在今年全国两会上,全国人大代表、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庞永辉建议,打出 “分步增设春秋假 + 错峰出行 + 带薪休假配套” 的组合拳。如今,《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》再次明确鼓励这一举措,足以见得相关部门对其重视程度 。
对北京升学的潜在影响
学习节奏的调整
对于北京的学生而言,春秋假的设置将打破原有的学习节奏。以往,一学期的学习时间相对紧凑,学生们在较长的学习周期中容易产生疲劳感。春秋假的插入,将学期进行了合理分割,学生们可以在假期中得到适当的休息与调整,以更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后续学习。例如,在春季学期中段设置春假,学生们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,能利用春假放松身心,缓解学习压力,之后以更好的状态冲刺后半学期的课程,这或许有助于提升学习效率,进而对升学考试成绩产生积极影响 。
实践活动与综合素质提升
北京的升学竞争激烈,综合素质评价在升学中所占比重日益增加。春秋假的出现,为学生们开展实践活动提供了更多时间。学生可以利用春假参与各类社会实践、研学旅行,走进大自然、博物馆、科技馆等,拓宽视野,增长见识。比如在春假期间,学生可以参与植树造林等环保实践活动,在秋假参加农作物收割等农事体验,丰富自己的阅历,这些经历都将为综合素质评价增添亮眼的一笔,在升学竞争中脱颖而出 。
家庭陪伴与教育
家长在孩子升学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。春秋假的设置,让家长有更多时间陪伴孩子。在北京,很多家长平时工作忙碌,与孩子相处时间有限。有了春秋假,家长可以利用这段时间与孩子深入沟通,了解孩子的学习和心理状况,为孩子升学出谋划策。同时,家长还能在假期陪伴孩子参加各类兴趣班、辅导班,助力孩子提升升学竞争力。而且,正如《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》中所提及的,鼓励职工结合个人需要和工作实际分段灵活安排带薪年休假,这使得家长在孩子春秋假期间陪伴孩子的可能性大大增加,有利于家庭氛围的和谐以及孩子的全面成长 。
声明:本文来源网络,由北京小升初信息网站团队排版编辑,若有侵权,请联系管理员删除。
2025年小升初招生调整多,新1-6年级的家长想掌握升学政策、了解招生变动带来的新机会,关注公众号【在京家长帮】,与众多家长共同进步!
扫描下方二维码,关注官方公众号
在京家长帮